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453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应用近景摄影法研究沙纹的移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近景摄影能够在无干扰的条件下,精确地测定正在发育阶段的风成沙纹,以波动方式整体移动的平均移动速度VR(cm·min-1),和相应的沙纹波长L(cm)波高Δh(mm)及其平均值。同时,求得沙纹移动速度VR与局地风速VL之间的实验关系式为VR=158×(VL-5.5)0.67,沙纹移动是缓慢的,其数量级变化于10-1~101cm·min-1之间。沙纹波长与波高与直接测定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72.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运动规律及其与防护体系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4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是穿越流动沙丘最长,受到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路段,自建成运营45 a以来,其有效而稳定的防护体系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公认。通过前期23 a的防沙实践和后期22 a的监测证实:①该地区存在着一个较为稳定的风沙流场,具有三组不同风向,主风向为W—NNW,次主风向为NE—E、WSW—S,此种风沙流场格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是塑造格状沙丘形态和造成对铁路危害的重要因素。②沙丘移动过程表现为格状沙丘主梁沿主风向前后摆动,以缓慢的速度向前推移,其移动量为2~5 m·a-1,造成风沙危害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格状沙丘副梁的迅速前移,22 a平均移动速度为0.527 m·a-1。合成移动方向为318.6°(NW→SE )。③从理论上考虑,前移的沙体是一种对防护体系的潜在威胁,即可能在固沙带前缘形成高大的沙堤掩埋防护体系。可是,实际上随着防护体系的建立和逐步的完善,不但有效的保障铁路的安全,而且同时也抑制了年总输沙量的25%;并改变了风沙流场的某些性质或作用,进而控制了风沙活动的方向与活动强度。在迎风坡的风蚀和背风坡的积沙致使沙丘高度相应的降低,这种变化规律具有从流沙区向固沙区逐渐衰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
1∶25万怀化幅图区主要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自西向东划分为武陵断弯褶皱带、沅麻盆地、雪峰冲断带及邵阳坳褶带4个构造单元。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及成果: 基本查明了区内板溪群与高涧群的相变关系及界线; 提出了南华纪长安期沿雪峰山与涟邵盆地的结合带存在一凹陷槽; 对区内岩浆岩侵入时代和期次做了详细的划分,建立了岩浆演化序列; 结合同位素年龄数据,系统地对白马山—龙山复式岩基带及其周边的中酸性—酸性花岗岩体侵入时代、火山岩系的喷发时代进行了统一厘定; 查明了雪峰造山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构造样式以及沅麻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4.
提出一种波纹开缝翅片管换热器,对其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选择Re范围在1 000到5 000时与平板开缝翅片的模拟相比较。结果表明,在Re小于2 752时,平板开缝比波纹开缝的换热效果好,而Re大于2 752时,波纹开缝比平板开缝换热效果更好,并且波纹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的流动阻力小于平板开缝,因此,Re大于2 752时波纹开缝比平板开缝综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5.
76.
巴拿马海道关闭及其古海洋和古气候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中关洲的巴拿马海道曾是连通赤道东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开放洋流通道。从中新世开始,巴拿马海道在构造运动的驱动下逐步关闭,切断了赤道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的直接交流。海道的关闭不仅改变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的物理性质和洋流模式,还可能对新生代中晚期气候变化,特别是北半球大冰期的开始有重要作用。简要综述了二十余年来围绕巴拿马海道关闭及其古海洋、古气候意义方面的研艽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很多相关的问题目前仍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或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亟待开展进一步工作。开展相关研究将对促进我国古海洋和古气候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并有助于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海洋一气候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77.
The drilling parameter monitor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drilling engineering applied to monitoring drilling process,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discussing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rilling machine parameter monitors, the metering scheme for vehicle-loaded drilling parameter monitor was designed. By using detection system for MSP430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CM) in combination with peripheral circuit such as sensors, the drilling-rig control system was obtained to detect, and for every parameter in real-time display in order to keep operating the drilling rig status.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drilling parameter monitor reaches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can be applied to drilling engineering monitoring, which has characters such as simple structure, high credibility and low cost.  相似文献   
78.
基于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和向外长波辐射数据,结合高斯滤波、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20~90 d周期的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和10~20 d周期的QBWO(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两类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夏季(5-9月)登陆广东台风的影响。结果表明:MJO和QBWO对登陆广东台风个数、强度、位置和运动方向均有显著影响:当MJO和QBWO的对流中心(抑制中心)靠近广东沿岸时,登陆广东的台风数量多(少)、强度大(小)、登陆位置偏东(西)、登陆后东向运动的台风数量偏多(少)。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探讨了MJO和QBWO对生成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这两类登陆广东台风的影响及两者对登陆广东台风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9.
基于用户认知特征的地图可视化系统自适应用户界面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凌云  陈毓芬  王英杰 《测绘学报》2005,34(3):277-282
地图可视化系统用户界面是地图可视化系统和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的接口.用户界面存在的问题制约用户对地图可视化系统应有功能的使用.以地图可视化系统的用户为中心,通过探讨用户的认知特征和分析现有地图可视化系统用户界面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拓宽用户界面的概念,设计一种地图可视化系统自适应用户界面的初步机制,探索让系统的用户界面自动地适应用户特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传统的地图可视化系统设计思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地图可视化系统发展的需要,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地图可视化系统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将自适应理论引入到地图可视化系统的设计开发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文中阐述了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概念和提出背景, 分析了建立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所需要研究的内容,并以自适应用户界面为重点探讨了设计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